|
醫療廢水常用處理流程是什么?时间:2022-04-12 醫療污水水質成分: 醫療廢水指的是醫療機構產生的廢水,主要包括醫療機構門診、病房、手術室、各類檢驗室、病例解剖室、放射室、洗衣房、太平間等處排出的診療、生活及糞便污水。當醫療機構其他污水與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時一律視為醫療機構廢水。醫療廢水,也就是來自醫院含有大量的病原細菌、病毒和化學藥劑,需要特殊工藝處理的醫療廢水。如果不經過消毒、滅活等無害化處理,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,必會造成水、土壤的污染,易成為危害社會健康的一個“源頭”、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流行。 水質隨不同的醫院性質、規模和其所在地區而異。每張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約為200-1000L。醫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:病原體(寄生蟲卵、病原菌、病毒等)、有機物、漂浮及懸浮物、放射性污染物等,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中含菌總量達10^8個/mL以上,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好,適合生化處理。 醫療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要經過預消毒、化糞池、調節池、生化處理、沉淀、二次消毒等多道嚴格的處理工序,最后達到《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,才能排入市政管網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經濃縮脫水后集中清運處理,污水處理站的臭氣也將經收集消毒后排放。 醫院污水處理工藝闡述: 1、在混凝沉淀(過濾系統)中可以將病毒、病菌等顆粒物開展去除,并且還能提高消毒作用還能降低消毒劑的消耗量。結果防止消毒劑消耗量太多對環境產生的異常結果。 2、對于于一級加強處理技術工作流程:醫院污水需要經過化糞池進入到到調節池,調節池前側需要安裝自動格柵,并且在調節池之中安裝提高水泵。當污水進入到到混凝沉淀池中通過混凝沉淀,再通過沉淀池之中出水量后進入到接觸池中消毒,如此的出水量不僅可以打標,還能排出。 3、調節池、混凝沉淀池、接觸池的污水還有柵渣等污水處理廠中產生的垃圾集中化消毒運輸。 4、 對于消毒可以挑選蒸汽消毒或者是添加石灰等方法。 醫院污水處理工作流程: 醫療廢水的處理目前通常有兩大類:一、預處理; 二、強化處理。 對于綜合醫院污水處理提議挑選使用“預處理—級加強處理 \ 二級強化處理—消毒”的技術。 1、出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網(終端已建有正常運行的二級污水處理廠)的非轉染病醫院污水,可采用一級強化處理工藝。 2、出水直接或間接排入地表水體、海域或出水回用的非傳染病醫院污水,一般采用二級處理+(深化處理)+消毒處理。
3、傳染病醫院污水,一般采用預消毒+二級處理+(深化處理)+消毒工藝。
通過上述內容可知,醫療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,須要經過:預消毒→化糞池→調節池→生化處理→沉淀→二次消毒等多道嚴格的處理工序,達到《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后才會排入市政管網 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經濃縮脫水后集中清運處理,污水處理站的臭氣也將經收集消毒后排放。 |